香港作为亚热带高密度城市,夏季平均气温屡创新高,2025 年更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。对于深水埗等老城区的劏房住户而言,顶楼天台直接暴露于烈日下,导致室内温度飙升至 35℃以上,空调负荷剧增,不仅加剧能源消耗,更严重影响居住舒适度。传统
隔热材料效果有限,如何通过高效、环保的解决方案改善室内环境,成为
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课题。
目标关键词:建筑涂层
LSI 关键词:节能涂料、屋顶降温、空调效率、电费节省、绿色建筑
针对高温环境下的建筑隔热需求,创冷科技联合利希慎基金会,为深水埗劏房顶楼天台实施了公益改造项目,核心方案是应用 iPaint 创冷建筑涂层(白色)。该涂层通过三大技术特性,实现了从 “被动隔热” 到 “主动降温” 的突破:
- 采用纳米级陶瓷颗粒配方,对太阳光谱(300-2500nm)的反射率超过 85%
- 直接减少屋顶表面吸收的热量,从源头降低热传导至室内的效率
- 涂层表面发射率达 0.9 以上,可通过热红外波段(8-13μm)将吸收的热量快速辐射至外界
- 实现 “白天降温 + 夜间散热” 的 24 小时循环冷却效果
- 单组份水性涂料,无需复杂预处理,可直接涂刷于混凝土、金属等多种基材
- 经检测,涂层在紫外线、雨水侵蚀下寿命可达 10 年以上,维护成本低
本次改造项目针对香港旺角家乐坊商场天台的 50㎡混凝土屋顶,严格遵循科学施工流程,确保涂层性能最大化:
施工阶段 |
关键步骤 |
技术标准 |
基面处理 |
清除灰尘、油污,修补裂缝 |
表面粗糙度≥50μm,含水率<8% |
涂层施工 |
采用滚涂工艺,涂刷 2 遍 |
干膜厚度≥200μm,均匀无流挂 |
效果验收 |
红外热成像检测 + 温度传感器监测 |
表面温差≥30℃(对比未涂区域) |

项目周期:2025 年 6 月启动,至今(2025 年)制冷效果持续稳定,验证了涂层的长效性能。
通过专业检测设备与长期数据追踪,项目实现了对室内环境、能源消耗的双重改善,核心效果如下:
- 表面降温:屋顶表面最高温度从 62.1℃降至 31.8℃,降幅达 48.8%
- 室内降温:顶楼住户室内最高温度从 35.2℃降至 27.5℃,降温范围 3-8℃
- 昼夜温差平衡:夜间涂层持续散热,室内温度波动幅度缩小 40%
- 空调负荷降低:制冷设备运行时间减少 35%,压缩机启停频率下降 28%
- 节能率达 32.2%:经香港机电工程署认证,应用楼层单位面积电耗从 1.2kWh/㎡/ 日降至 0.81kWh/㎡/ 日
- 电费节省:单户居民每月电费支出减少 100-200 港币,3 年累计节省超过 7200 港币
- 碳排放减少:按每户年节省 2400kWh 计算,相当于减少 1.8 吨 CO₂排放,符合香港 “碳中和” 目标
- 居住体验升级:问卷调查显示,92% 的住户认为夏季室内闷热感明显改善,空调依赖度下降
本次案例不仅为住宅隔热提供了范本,更展现了 建筑涂层在商业建筑、工业设施中的广阔应用前景。对于 toB 市场而言,其核心优势包括:
- 商业地产:购物中心、写字楼天台降温,降低中央空调能耗,提升室内舒适度
- 工业建筑:厂房、仓库屋顶隔热,减少设备高温损耗,改善员工工作环境
- 基础设施:桥梁、隧道混凝土结构防护,兼顾隔热与防腐功能
成本项目 |
50㎡屋顶案例 |
投资回报周期 |
涂层材料与施工 |
8000 港币 |
3.5 年(按电费节省 2000 港币 / 年计算) |
维护成本 |
<500 港币 / 年 |
长效性能降低后期支出 |
- 绿色建筑认证:符合 LEED、香港 BEAM Plus 等标准,助力项目获取环保补贴
- 市场趋势:全球建筑节能涂料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 7.2%(2025-2030),高温地区需求激增
香港案例表明,建筑涂层的价值已超越传统隔热功能,成为 “建筑表皮智能化” 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企业在推广类似解决方案时,可遵循以下实施路径:
-
精准检测需求
- 使用红外热成像、热流计等设备,量化建筑热损耗关键区域
-
定制化方案设计
- 根据基材类型(混凝土 / 金属 / 沥青)、气候条件(热带 / 温带 / 寒带)调整涂层配方
-
数据化效果呈现
- 部署温度传感器、能耗监测系统,实时追踪节能效果,形成可视化报告
-
全周期服务支持
- 提供 “检测 - 施工 - 维护” 一体化服务,降低客户使用门槛
在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,
建筑涂层凭借其高效、经济、环保的特性,正成为
建筑节能改造的核心技术之一。香港旺角的实践证明,通过科学的材料应用与精准的工程实施,不仅能解决高温环境下的居住难题,更能为商业客户创造可量化的经济价值。随着技术迭代与市场认知提升,这一解决方案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,助力建筑行业迈向绿色低碳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