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冷科技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在惠来孔美村落地无电制冷技术,捐赠绿色降温产品改善校园环境,以科技力量推动乡村生态优化与教育升级,探索低碳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。
一、校企联建新实践:无电制冷技术走进惠来孔美村
在国家 "双碳" 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指引下,创冷科技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企业,近日与母校环境与能源学院共同走进定点帮扶村 —— 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。这场以 "联建 + 乡村振兴" 为主题的调研活动,不仅是高校科研力量与企业创新技术的深度融合,更标志着无电制冷技术从城市应用向乡村场景的重要延伸。
作为专注于绿色制冷技术的科创企业,创冷科技联合创始人朱毅豪教授(华南理工 2016 届毕业生)带队参与,携自主研发的无电制冷产品与技术方案,为解决乡村高温环境下的民生痛点提供科技支撑。此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、产品捐赠、生态共建等形式,展现了无电制冷技术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、助力教育公平方面的多元价值。
二、引领:构建高校 - 企业 - 乡村三方协同创新模式
1. 政策落地: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 "红色引擎"
- 活动由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党委牵头,落实 "时代新人铸魂工程",推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
- 学院党委书记朱能武、副院长陈燕等领导带队,与村镇干部展开座谈,聚焦 "气候适应型乡村" 建设需求
- 创冷科技作为校友企业代表,分享无电制冷技术在建筑降温、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成熟经验
2. 校企协同: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技术转化
合作维度
|
高校优势
|
企业角色
|
乡村价值
|
技术研发
|
热管理理论、材料科学研究
|
产品工程化、量产能力
|
低成本高效能的降温解决方案
|
场景适配
|
气候数据分析、乡村环境建模
|
定制化产品设计
|
应对高温高湿的在地化方案
|
人才培养
|
实践教学基地、乡村调研课程
|
技术培训、创业孵化支持
|
本土技术人才储备
|
此次合作不仅是简单的技术输出,更是构建 "需求收集 - 研发迭代 - 落地验证" 的闭环生态,让无电制冷技术真正贴合乡村实际需求。
三、无电制冷技术的乡村应用:从校园到生态的多维赋能
▶ 核心场景:乡村学校的清凉革命
针对孔美村小学夏季室内温度常超 32℃的问题,创冷科技捐赠了自主研发的无电制冷涂层与智能降温窗膜,实现三大核心价值:
- 环境改善:教室屋顶铺设高反射涂层后,室内温度降低 3-5℃,减少高温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
- 能耗节约:无需电力驱动,较传统电风扇方案节能 100%,年节省电费约 2000 元(按 60㎡教室计算)
- 健康守护:窗膜阻隔 95% 的近红外辐射,同时保持 70% 透光率,避免紫外线伤害与眩光干扰
▶ 技术优势:专为乡村环境设计的三大特性
- 耐候性强:涂层材料通过 5000 小时紫外线测试,适应南方多雨高湿气候,使用寿命超 10 年
- 施工便捷:常温喷涂工艺,无需专业设备,24 小时内完成安装,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
- 成本适配:单平米造价仅为传统空调方案的 1/5,维护成本几乎为零,符合乡村基建预算
▶ 数据案例:孔美村小学的真实改变
在 2025 年 8 月的实测中,应用无电制冷技术的教室呈现显著效果:
- 温度对比:正午 12 点室内温度 28.5℃,较未处理教室低 4.2℃
- 湿度控制:相对湿度从 85% 降至 72%,人体舒适度提升 30%
- 教学反馈:学生课堂专注力提升 20%,教师备课环境满意度达 92%
四、绿色科技助力生态振兴: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改善
- 为村集体建筑、文化活动中心安装无电制冷屋顶,降低冬季冷凝水问题,夏季减少室内热负荷
- 技术参数:太阳光反射率 92%,红外辐射率 95%,相当于每 100㎡建筑年减少碳排放 12 吨
2. 农业赋能:守护粮食安全与经济作物
- 储粮场景:在村粮仓外墙应用防潮制冷涂层,维持内部恒温 20±2℃,粮食霉变率下降 60%
- 经济作物:为蔬菜大棚覆盖智能降温膜,减少强光灼伤,作物存活率提升 15%,亩产增加 8%
3. 生态保护:构建可持续发展闭环
- 捐赠活动后,校企村三方共同开展植树造林,新栽树苗与无电制冷技术形成 "被动降温 + 生态固碳" 的协同效应
- 长期规划:通过技术推广,目标 3 年内使孔美村建筑能耗降低 30%,植被覆盖率提升 25%,打造粤东地区 "零碳乡村" 示范样本
五、从孔美村到全行业:无电制冷技术的复制推广路径
▶ 技术标准化:适配多元乡村场景
创冷科技基于孔美村实践,总结出乡村应用的三大产品组合:
- 基础款:屋顶反射涂层(解决高温闷热问题,适用于学校、村委)
- 进阶款:窗膜 + 涂层组合(兼顾采光与降温,适用于民宿、诊所)
- 定制款:冷链储粮专用材料(精准控温防潮,适用于农产品仓储)
▶ 合作模式:构建可复制的帮扶体系
- 技术培训:为村集体培养 3-5 名技术专员,掌握基础安装与维护技能
- 以旧换新:建立产品回收机制,旧涂层材料可抵扣 30% 换新费用
- 公益联动:联合基金会、企业 CSR 部门,推出 "清凉教室" 捐赠计划,降低乡村应用门槛
▶ 政策对接:融入国家战略体系
- 契合《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》中 "农村建筑节能改造" 要求
- 适配 "光伏 + 储能 + 制冷" 的乡村能源一体化规划,助力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
六、采购决策视角:无电制冷技术的三大核心价值
对于建筑、电力、新能源等行业的采购部门而言,这项技术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助力,更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的结合点:
1. 成本效益
- 初期投入:较传统制冷方案降低 60%,5-8 年即可收回成本
- 全周期价值:15 年使用寿命内,维护成本仅为空调系统的 1/10
2. 政策红利
- 享受乡村振兴专项补贴(部分地区补贴比例达 40%)
- 助力企业达成 ESG 目标,提升 CSR 报告含金量
3. 技术领先
- 拥有 12 项核心专利,通过 ISO 16934 建筑节能认证
- 适配 GB/T 51161-2016《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
七、未来展望:构建绿色科技乡村振兴生态圈
创冷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的孔美村实践,仅是无电制冷技术赋能乡村的起点。双方已达成长期合作协议,计划在 3 年内实现:
正如朱毅豪教授在捐赠仪式上所说:"绿色科技的价值,不仅在于解决温度问题,更在于为乡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。" 当无电制冷技术从校园教室延伸到田间地头,从单一产品升级为系统解决方案,它正在重新定义乡村振兴的科技赋能路径 —— 让清凉触手可及,让发展绿色可持续。
结语:开启乡村低碳发展新征程
孔美村的实践证明,无电制冷技术不仅是城市建筑的节能利器,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。它以零能耗、低成本、易维护的特性,精准回应了乡村在高温应对、生态保护、教育升级等方面的多重需求。对于采购决策者而言,选择这项技术,既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,也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投资 —— 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,积累绿色技术应用经验,为更广阔的市场布局奠定基础。
随着 "双碳" 目标的深入推进,无电制冷技术的乡村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。从粤东小山村到全国千万村,一场以科技赋能的绿色变革正在悄然发生,而每一次技术落地,都是对 "乡村振兴,科技先行" 的生动诠释。